时间: 2025-03-01 22:54:30 | 作者: 新闻资讯
拜年,是悠长而广泛的新年风俗。子女给爸爸妈妈拜年,后辈给老一辈拜年。记住我刚会走路就跟着家长给老一辈和近门大爷叔父拜年。现如今,这一风俗虽然在悄然改变,但包含的文明根由没有褪色,那夸姣的回忆深深入入我的脑际。
在我老家沂蒙山区,吃完春节饺子,后辈们第一件大事,便是换上春节的新衣裳,打扮得板板正正,精神头十足,给老一辈拜年,还得趁“早”。家家是石头垒砌的房子和院墙,西屋大都后辈住,东屋是煮饭的锅屋,老一辈住。春节期间大雪纷飞,冰天雪地,煮饭的锅屋温度高,是拜年的首选地址。各家备些炒花生、瓜子、糖块、卷烟这类稀罕物。年长者盘腿坐在温暖的炕头上,等后辈献上祝愿的话,磕头作揖,感恩祖辈,乐享嫡亲。老一辈碰上不熟悉的,还得拖着腔问:“这是谁家的媳妇——?”“这是谁家的孩子,叫什么姓名——?”
我小时候,刚吃完饺子,家里就有来拜年的了,父亲忙着递烟斟茶和问好称谢,娘忙前忙后拿糖块、捧花生、递瓜子。坐在炕头上的爷爷,舒展开满脸皱纹,胡须都笑得翘起来,快乐地说:“春节好,图个高兴热烈,人越多越好。”
我得急忙带上弟弟妹妹去给近门的老一辈们拜年,白叟还重复吩咐先去谁家,再去谁家,别忘了谁家。后辈给老一辈拜年,老一辈会给后辈发“压岁钱”,这是老一辈对后辈的奖励和祝愿。钱多钱少不重要,重在这份心意。
年年迎年、春节、拜年。我阅历了拜年方法的前史变迁。从登门作揖磕头拜年到信件、电报、贺卡拜年,从电话、寻呼机留言、手机短信拜年,到微博、微信、网络视频拜年……拜年方法在变,拜年的热心一点点不减。除夕夜,家人们一同吃年夜饭,一边看新年联欢晚会,一边用短信、微信拜年,时不时还会有视频电话打来:“祝贺,春节好!”
人民网北京1月21日电 (记者刘颖颖)青年作家黄子真科幻新作《云梦》近来在深圳首发。该书设定在2045年的“重启年代”,人类与机械融组成进化趋势,主角楚歌意外穿越到2100年,此刻虚拟买卖盛行,梦境成人们逃避现实与完成希望之所,但是造梦案频出,风险也随之而来。…
人民网北京1月21日电 (记者刘颖颖)每年阴历岁末,戏剧班社遵从陈旧的传统,纷繁封箱歇息,以此作为一年勤劳表演的完美句点。封箱前的最终一场表演——封箱戏,不仅是艺人们与舞台暂别的典礼,更是对过去一年艺术探究与贡献的问候。…
人民日报社概略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协作加盟版权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维护联络咱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